螢火蟲復育

生態池

螢火蟲要怎麼復育?

螢火蟲復育要區分成好幾個階段,現逐一說明如下:

第一步:候選地點螢火蟲復育可行性評估,自從臺灣有成功的螢火蟲復育案例後,許多地方都開始模仿成功案例,最後,有些地方成功,但有些地方還需要再努力,那在復育的候選地點,要注意哪些事項呢?

首先是目前可以進行人工復育的螢火蟲,共有三類:水生的黃緣螢、陸生的窗螢及陸生的黑翅螢、端黑螢、邊褐端黑螢,這三種螢火蟲的自然棲地雖有所不同,但大多不離三句話:周邊環境有大樹成蔭、微環境濕度高、周邊沒有嚴重光害。

所以想要較快速獲得復育成效且以經濟的預算,進行螢火蟲復育時,復育候選基地的環境條件要好。

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,必須利用古地圖,得知復育地點過往的地景,才能讓螢火蟲復育工作名正言順。

螢火蟲棲息地改善照片
螢火蟲棲息地改善
第二步:螢火蟲棲息地改善或棲息地營造、野放種源取得及幼蟲飼養。

在確認復育地點後,如果環境條件良好,通常只需要進行局部的棲地改善,但如果想要在人工環境中營造出螢火蟲棲地,那就需要重新營造環境。

以水生螢火蟲「黃緣螢」為例,得先營造合適的生態池、營造合適的周邊植被,且周圍環境不能有明顯光害。

水生螢火蟲生態池的營造,其實涉及了保育生物學的保護區設計原則,但有些原則也不一定完全適用,例如生態池不能挖太大,不然會造成後續維護管理困難,池子很快就毀了。想要擴大面積時,反而會建議挖幾個小生態池,小池彼此用溝渠連接。

池中盡量營造多樣的微棲地,例如擺放不規則的石頭,產生水流快、水流慢等不同的效果。

池中石頭擺放的距離也不能太遠,因為螢火蟲飛行能力沒有很好。要營造合適的生態池,有非常多的細節需要仔細考慮。

生態池
生態池

營造生態池最關鍵的點,在於維護管理,甚至於在設計之初,就得考量到使用者對於生態池的負面影響,例如放生外來種,刈除原生種植物等…

若生態池位於開放場域,往往會有民眾前來亂放生,因此生態池的管理單位務必定時清除池中外來種,避免讓螢火蟲被外來種競爭或捕食而滅亡。

對於這些知識有興趣的團體和民眾,歡迎來上生態樹藝協會的課程,您也可以成為螢火蟲復育達人!

留言